奢侈品鉴定师十秒判断名包真伪 三招制胜网店售假

新民网   2015-02-21 23:00
核心提示:动辄砸下数十万元买入的爱马仕,是否一定就是真的?网上卖家们争相许下的“海外代购”承诺,能否保证每一款名牌包都是正品?作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,中国消费者却常常跌入假货陷阱。

  动辄砸下数十万元买入的爱马仕,是否一定就是真的?网上卖家们争相许下的“海外代购”承诺,能否保证每一款名牌包都是正品?作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,中国消费者却常常跌入假货陷阱。

  如果有这样一群人,通过“望闻问切”,最快十秒之内就能知道你买的香奈儿、LV包是真还是假,你会信任他们吗?如果有这样一群人,一天至少要验500个名牌包,你会对他们的工作好奇吗?他们就是“奢侈品鉴定师”,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,带点“洋气”,又有点神秘。

  不会直接说包是“假货”

  穿着白色的工作服、只戴一只手套,工作台上,从10到100倍的各种放大镜一字排开,这就是“奢侈品鉴定师”李文涛的工作常态。每天,他都要在这张桌前与各种奢侈品包袋打交道。这些包袋来自于全国各地,委托人有二手奢侈品店的店主,也有普通人。

  李文涛说,拿到一件待鉴定的包袋后,他会——

  ◇ 望:只戴一只手套操作,一是为了保护客户的物件,二是腾出的一只手可以直接感受皮质,同时用眼睛观察;

  ◇ 闻:会闻闻包袋的气味;

  ◇ 切:使用各种倍数的放大镜、不同尺寸的卡尺,仔细观察、比对包袋的logo、五金、身份卡,甚至是不起眼的缝纫针脚部分;必要时,还会用到100倍的电子放大镜,包袋的每一处微小细节都一览无遗。

  经过一番“望闻切”,再加上有时一些询问,李文涛对结果已然“心中有数”。“是正品,就会出具一份鉴定书,但如果不是,我们会对客户说,‘这个包不对’、‘这个包不符合品牌工艺’或者‘有问题’,不会直接说包是假货、A货。”

  使用这种委婉的说法,主要是为了保护客户的“面子”和自尊心。“鉴定师给出的结论,毕竟只是一种参考,最权威的鉴定,当然是来自品牌商的。”李文涛说,面对鉴定结果,大部分的客户都比较“淡定”。“失落肯定有,比如之前广州有一个二手店的店主,快递过来的一个爱马仕包袋已经被一个客户看中了,没想到鉴定结果不乐观。生意‘黄’了,店主和客户都挺失望的。"

  逛街也不忘观察路人的背包

  “这是个‘寂寞’的职业。”工作时,客户与鉴定师是不能见面的。李文涛只能通过自己的手和工具,与面前的包袋默默“对话”。一天至少要摸四五十只包,一坐就是一整天。

  脱下工作服,81年出生的李文涛就和大街上的“时尚达人”没什么两样:梳着时髦的发型,背着淘来的“香奈儿”,热衷于逛街扫货。

  在去年10月成立的民间第三方鉴定机构“犀真”奢侈品鉴定联盟中,李文涛是资历最丰富的鉴定师之一,他接触奢侈品包袋已经有12年了。工作之余,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出没于二手店“淘包”,这些年来,他亲手摸过的包件不下10万件,最多时一天有四五百个。每个品牌、每种型号包袋的特征和他在资料中学到的内容交叉印证,累积成一个巨大的“知识库”。而这,就是“奢侈品鉴定师”这个职业的“安身立命”之本。

  平时逛街时,李文涛常常不自觉打量路人的背包,什么牌子、什么型号,是真是假。这种职业习惯已经浸润到每个鉴定师的骨子里,甚至有鉴定师故意用手去触碰下路人背着的包袋,以印证自己心里的判断。

  正是由于培养一名“奢侈品鉴定师”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,这个职业本身也是“奢侈品”。

  “潜伏”制假者的朋友圈摸底

  事实上,既然要做奢侈品鉴定的行当,就必然要和层出不穷的制假者们“过招”。一名优秀的奢侈品鉴定师,除了对品牌要有足够了解,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,大量的实物阅历外,还要“知己知彼”,不断了解新的制假技术。

  试运行至今,“犀真”平均每天接到20单鉴定要求,假货率大约是30%,其中就有制假者故意送来的货品。拿到鉴定结果后,他们会挖空心思套取鉴定师的话,询问究竟是怎么看出假货的,目的自然是为了“改进制假工艺”。

  正因如此,在业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:如果物品不是正品,无论客户如何询问,都不能说明“为什么”。“不能泄露正品包袋的品牌特征。这既是为了保护品牌,也是为了防止制假者以此为线索,‘更新’制假技术。”“犀真”联盟的另一名年轻鉴定师李娜说。

  “智取”行不通,有些制假者索性“以利相诱”,他们千方百计打听鉴定师的联系方式,在电话中开出60万的周薪,请鉴定师去“讲课”。此时,考验的就是鉴定师的“职业道德”。

  “我自己的微信里,就加了两个制假者。”李文涛说,在制假行当里,做工最次的,一般被称为C货,其次是B货,比较好的则为A货,而做工特别好、最难分辨的,是“超A货”。“这两个制假者,一个专门做特别差的C货,一个则是做A货甚至超A。我关注他们每一条动态,但从不和他们互动,就是为了‘潜伏’下来,了解制假圈里的动态。

  鉴定师的职业尴尬

  “犀真联盟”的7位鉴定师中,只有李娜一人拥有日本奢侈品协会的鉴定师执照,其他6位鉴定师全都没有相关资格认定,只有在行业内浸淫十来年的丰富经验。更尴尬的是,国内目前尚无“奢侈品鉴定师”的资质认证标准,这使得鉴定师和鉴定报告的权威性受到质疑。

  作为“犀真”的股东之一,李娜无奈坦言,资质问题确实是困扰国内奢侈品鉴定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。奢侈品鉴定在国内属于新兴行业,“犀真”出具的鉴定证书也偏向“民间性质”,而非权威的官方认定。她说,日本已经有13000多家二手奢侈品店,而中国目前只有1300家。如果一直缺乏行业权威机构或国家标准,规范行业将成难题。

  为了博得客户的信任,“犀真”采用交叉鉴定的方法来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、准确。一名独立鉴定师得出鉴定结论后,包袋还将送交另两位鉴定师再次鉴定,交叉鉴定后得出最终结论。

  “奢侈品鉴定师存在的目的,就是为了减少假货的流通。”李娜说,他们最大的心愿,就是这个行业能尽快制订规范,获得认可,从而在流通环节有力打击奢侈品制假售假,让更多国人能买到放心的奢侈品。

  鉴定师揭穿网店三大谎言:

  ◇ 谎言一:提供“购物小票”“专柜小票

  鉴定师说:相比正品包袋来说,购物小票更容易被伪造。凭这个断定是否正品,意义不大。

  ◇ 谎言二:包袋上的编号在品牌官网上能查询到

  鉴定师说:以LV为例,其包袋上本没有所谓的“专属编号”,只有表明产地、制造年份的生产编号,及表明包袋型号的代码。在官网上肯定可以找到这些编号对应的记录,因为一款型号的代码可以给多个包袋使用。

  ◇ 谎言三:支持专柜验货

  鉴定师说:大多数奢侈品专柜都不会接受网购物品的验货需求,更不会提供检验真伪的服务。

   

{{num}} 全部展开
0

好文章,支持一下!

0

好文章,收藏起来!

本文转载来自:新民网,不代表赢商网观点,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,电话:020-37128209;邮箱:news@winshang.com
参与评论
未登录
你可能感兴趣
添加到收藏夹
×
×扫描分享到微信